A4美术馆展览
艺术家个案

曹明浩&陈建军个展:水系连接

2025.11.29–2026.03.08
  • 艺术家
    曹明浩&陈建军

  • 艺术总监
    孙莉
  • 学术顾问
    任海
  • 策展人
    杨玉婷
  • 主办
    A4美术馆
  • 展览地点
    A4美术馆(麓镇山顶广场)3F展厅


展览信息

2025年,是艺术家曹明浩&陈建军的艺术实践项目“水系计划”的第十年。他们长期关注从成都到青藏高原的一条特定的河流,关注沿河而居的渔民、农民和羌人、牧民社区,以及围绕这条河流水系的故事、实践和宇宙观。他们在不同的地理、地形和历史中追寻这些元素,以发展不是基于分离的思维方式,反思世界建构。目前,他们的工作已抵达源头区域(三江源),在沿着水系的路径走向源头的过程中,所获得的启示也开始了水系研究的新阶段。此次展览将呈现两位艺术家在三江源实践的最新创作,以及部分的早期作品。

“到达源头后,我们才明白了无形且不可见的水神‘鲁’(lu),是如何让当地所有的水源、水系变得可见的。因此,在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背景下,本土知识整体生命技术中的参与者包括人类,和非人类。”(摘自曹明浩&陈建军研究笔记)

  • 前言

    水系连接
     
    任海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水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。江河源地区水体多种多样,包括江河,湖泊,和水库,还有更流形的两栖类的湿地,季节性的湖泊,永久性和季节性的水源,以及与天气有关的云,雨,雪和冰川等。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影响,水的形态和界线不断变化,除了冰川退缩之外,由泉眼、湖泊、沼泽所构成的水网也在时间轮的摇摆中起伏。

    水是理解人与非人持续互动的重要媒介。在青藏高原,无论是考察与水有关的变化,建造水神的宫殿(“鲁殿”),还是制作牦牛绒产品的水系学校,艺术家曹明浩与陈建军都在面对山水现实。通过与其它艺术家、居住者和学者合作的方式,艺术家的工作不是简单地呈现观察到的现象,而是揭示这些现象背后不可见的或者是我们忽略的、能反映宇宙观和世界观的根本的方面。在共建“鲁殿”的过程中,艺术家与合作者一起进行水源保护,从实践的角度理解本地的认知方式与维护水源之间的关系,而且艺术家也在表达艺术的“建造”,即搭建智慧与技术、水源与水系、可塑性与韧性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本质性的关系。虽然艺术本身不能直接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,但是艺术作为一种感知审美探索的方法,不仅让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感知多种生命存在的多重世界,而且也激发我们思考如何在大于人类(除了人类之外,还包括非人类)的世界中栖居。

展览现场